產業大解密-製藥業2023/01/17
製藥業的產業結構
製藥業的產業結構主要分為
上游:主要為藥品原材料,有天然的萃取物、化學合成品、微生物等
中游:原料藥和中藥材的加工
下游:生產西藥製劑、中藥製劑、生物製劑及藥品的通路
上游
製藥產業的上游主要是從事藥品原材料的生產以及新藥的開發,藥品大致上分為化學藥品和中藥藥品,而這些材料主要為化學原料、動植物萃取物、礦物質等等,而近年來隨者基因工程的進步,也會利用基因轉殖來大量製造與微生物有關的藥品原料,藥品的研發則屬於高風險且時間周期很長的產業。
開發流程—什麼是解盲?
新藥的研發到正式上市前需要經過一到三期的臨床試驗,其中就包括「雙盲測試」,雙盲測試指的是將受試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並且在注射者和實驗對象都不知道哪些是真正試劑的情況下,在一段時間後公布編碼結果,對實驗期間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這就是所謂的「解盲」,雙盲測試可以避免人為的認定使效果產生偏差,保持一個最客觀的角度來分析藥品的療效。
中游
製藥產業的中游主要就是將上游生產出來的原料做再加工製成原料藥,主要將有機化合物合成、天然萃取物的發酵、合成、萃取分離、純化,這當中最關鍵的就是在上述那些合成和分離的技術,這也牽涉到製藥產業中游最核心的競爭力。
下游
製藥產業的下游主要是將中游製成的原料藥加上賦型劑,加工成最終端的藥品,由於賦形劑在藥品中有一定的比例,政府除了規範藥品原料要符合相關法規,也訂定相關的法律來規範賦型劑的成分,並且生產的廠商必須符合GMP的規範,此外藥品的相關銷售通路也是屬於製藥產業下游的範疇。
小結:
隨著科技的進步,近年來出現許多新型的藥品,台灣研發的新藥主要針對癌症做藥物開發,廠商透過申請海內外的臨床試驗,在國際間也取得不錯的成績。由於新藥的開發是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以及承擔大風險的過程,企業間透過合併或併購的方式來取得技術的案例也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