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大套餐-綠能新模式-漁電共生2023/01/17
什麼是魚電共生?
「漁電共生」結合養殖漁業與綠能發電系統,在維持養殖生產的前提下,利用魚塭堤岸、引水渠道設置綠能發電設施,透過「漁電共生」,能夠提供魚塭適度遮光,避免夏季水溫過熱、冬季架設防風布抵禦寒流,是一種產業結合的新形態經濟模式
營運模式為何?
漁電共生的好處?
1.永續家園-促進能源發展
2.智慧養殖升級漁業水準
3.土地使用效率提高
漁電共生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1.候鳥棲地、海岸防災都會受到衝擊
當魚塭、鹽田逐漸變成室內漁電案場,將影響候鳥棲地,造成棲地大幅度破碎化,候鳥也將自行迴避這些區域
2.假養魚、真賣電
光電業者提供魚塭地主高額租金,卻讓原本在地養殖漁民面臨無地可養的情形,原本的魚塭已經沒有養魚事實,漁民失去工作機會
漁電共生的發展前景
漁民與地主態度轉變
因漁民擔憂遮蔽陽光會不利水下養殖魚蝦生長,但經過漁民與實驗室實證,產量多與未遮蔽陽光時相當,甚至部分物種因陽光未直射,環境更為穩定,產量甚至高於未裝置太陽能板的時期,也帶動漁民與地主的接受意願大增。
政策推進、銀行放款意願高
隨著政府衝刺漁電共生,加上銀行藉由小型投資到大型聯貸案,對漁電共生的放貸意願也提升,後續更啟動專案貸款,皆促進漁電共生蓬勃發展,就銀行角度來看,不儘可增進投資報酬外,更可為自家 ESG 加分。
小結
氣候變遷影響之下,養殖漁業遭遇比以往更嚴峻的衝擊,引進綠能資源可補貼漁民收入、改善養殖場域環境設備、透過智慧科技養殖技術提升效益,並開拓多元銷售通路
但是也引發許多問題,加上台灣目前政策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許多投入漁電共生的開發商,還沒有準備面對養殖的責任,售電的前提必須是水產養殖跟發電共存,因此會有一段過渡期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