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大套餐-綠電交易自由化2023/01/17
台灣推動再生能源,政府規劃到2025年時,天然氣火力發電占比50%、燃煤30%、再生能源發電20%,且太陽能發電2025年時裝置目標為20GW,要達成此一目標,其中電業自由化以及推動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將會是重要的一環
綠電賣給誰?
在再生能源憑證尚未發展完整前,電廠傾向將綠電賣給政府
但隨著2017年台灣開始發出再生能源憑證(RECs)後,逐漸有電廠轉而申請憑證。由於政府年年調降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當政府收購價格越來越低,綠電賣到市場上可以獲利更多時,未來將有更多電廠轉而申請憑證,並將綠電賣到市場上。
什麼是再生能源憑證?
證明電力來源屬於再生能源 ,作為用電戶購買綠色電力的依據。
RECs由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T-REC)核發,常被簡稱為綠電憑證,以電子形式發行,是一種財務證明,綠電憑證上會標示所代表的發電量,計量單位通常是百萬度 (GWh) 或是度 (kWh),還會清楚紀錄電力的來源類型、生產地點及生產時間等等。
當企業購買太陽能、生質能源或風力發電廠發出電力時,電廠每發出1000度電就能換發一張憑證,但因為多數再生能源電廠都以「直轉供」(先傳到台電電網再輸配給買主)方式供電,故企業買電同時也要買憑證,作為國際上認可用綠電的證明
再生能源憑證(RECs)有什麼用途呢?
1.RPS配額之額度抵換
採行RPS制度的國家,要求售電業或傳統發電業按發電量比例購置一定比例之RECs,而再生能源發電業者可按再生能源發電類型販售電力及RECs給予有需求之對象,例如英國、美國、中國皆有實行
2.降低溫室氣體之排放:
企業可購置RECs以減少或抵換原本使用傳統電力所造成之溫室氣體排放,例如日本東京都之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承認企業可購置RECs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抵換。
3.企業自願性認購:
承諾社會責任之企業,自願性購買綠色電力或RECs以減少使用化石能源之環境衝擊。另部分企業為滿足國際綠色供應鏈之要求,需購置RECs或綠色電力以因應所需
例如Google、Apple等跨國企業要求轄下之營運中心或資料中心應使用綠色電力或購置RECs。
4.RECs二次交易:
於憑證交易平台上,除有購置需求之企業外,部分投機商(Speculators)、REC用戶群代表(REC Aggregators)及綠色能源銷售業者(Green-energy Marketers)於交易市場上購買後,改以直接或包裹專案方式販售予特定需求對象
例如美國RECs交易市場中,部分企業因RECs需求量較少,於無經濟規模下之交易成本偏高,故改與REC用戶群代表進行交易,可降低其購買RECs成本
台灣發展綠電交易的現況
2020年5月台灣完成首批綠電轉供交易,年交易量約1.1億度。台電電力交易平台2021年7月試營運,11月正式營運,包含再生能源,綠電與綠電憑證的交易;再生能源電廠每發出1000度綠電可取得一張再生能源憑證(RECs)
台灣綠電交易信託發展
售電業者陽光伏特家與永豐銀行,率先針對中小企業最常見的綠電交易金流託管議題,透過金融、資訊、技術等面向的革新突破,共同推出「再生能源專屬信託模式」
協助國內企業滿足綠電需求與達成RE100目標(使用100%再生能源),同時也攜手再生能源發電業者,跳脫政府躉售制度促,試圖打破中小企業購買綠電時,所需面對的融資信用評比窘境,降低中小企業綠電取得門檻
小結
以RECs交易市場為基礎,世界未來將有可能發展更多元之綠色能源交易商品或期貨機制,不過綠電價高,也不是所有企業都願意投入採購。
自2020年綠電轉供上路以來,台積電共買下89.5萬張、占交易憑證近99%,可以說是國內最大綠電買主。憑證的銷售,不僅有助於台灣推動能源轉型,同時是支持綠能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