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時事系列-打炒房2023/01/17
為什麼台灣的房價會一直上漲?
促成房價上漲的原因有許多,一般在房市的投資可以分為買賣價差和租金收益,根據全球房地產指南中,2021年台北市的租金投資報酬率為2.06%,在全球93個高價城市中倒數第2,顯現出房價與租金極度不平衡的比例,當房價大幅上漲,越來越多人從事價差交易造成房價越墊越高的循環,因此政府祭出平均地權條例試圖遏止過高的漲幅
平均地權條例是什麼?
「平均地權條例」的前身是「實施都市平均地權條例」,是1949年政府遷台以來,為了解決都市土地價格頻頻上漲的問題而制定的土地法的特別法,然而這卻導致都市以外的土地價格大幅漲價,成為牟取暴利的手段之一,政府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1977年將此法改為「平均地權條例」,將所有土地納入實施範圍,全面實施平均地權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重點
平均地權條例自1977年修正頒布以來,由於不同時期的需要,一共經歷了15次的修法,以下就帶大家看看此次平均地權條例的修法重點吧!
限制換約轉售
「預售屋」或「新建成屋」買賣契約,買受人除配偶、直系或二親等內旁系血親,或經內政部公告的特殊情形外(如買受人在簽約後因受強制執行、重病長期療養、非自願失業或重大變故以致無力繳款),不得讓與或轉售第三人;建商也不得同意或協助契約讓與或轉售,違規者均可按戶棟處罰新台幣50萬至300萬元
重作行為罰炒:明確規範若有散播不實資訊影響交易價格、透過通謀虛偽交易營造熱銷假象、利用違規銷售影響市場交易秩序或壟斷轉售牟利,或是以其他影響不動產交易價格或秩序的操縱行為進行炒作,都可按交易戶(棟、筆)數,處罰新台幣100萬至5000萬元,限期改正但未改正者還可連續處罰。
建立檢舉獎金制度:民眾對於不動產銷售買賣或申報實價登錄違規行為,可以檢具證據向縣市政府檢舉,如經查證屬實,將由實收罰鍰中提充一定比率金額作為獎金。
管制私法人購屋:增訂私法人購買住宅用房屋許可制規定,並限制取得後於五年內不得辦理移轉、讓與或預告登記。
解約申報登錄:預售屋買賣契約若有解約情形,建商應於30日內申報登錄,違規者將按戶棟處罰新台幣3萬至15萬元。
失能的房市市場機制
台灣的空屋住宅率居高不下,最近一次主計處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空屋住宅率已經到達18.5%,顯示出台灣的住宅正處於供過於求的情形,然而房價卻不見下跌反而持續上漲,以台北市來說,最近一次的空閒住宅率為15%,相比於10年前13.4%上升1.6%,但是台北房價十年來平均卻上升了約6成。
少子化衝擊和人民所得未有效反應在房市
台灣的少子化現象已不是新的問題,然而房市卻未因為少子化因素而有效的反應價格,從人名所得來看,近10年來台灣的人民平均所得成長約5成,而從房市統計數據來看,台灣的房市十年來平均卻上漲約8成,種種因素顯示出台灣的房市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市場
小結:
立法院在12月21日審查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很有可能通過,預期能對打房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不知道大家對於「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的看法如何,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